
餐廚垃圾壓榨機
該工藝已在廚余/廚余垃圾處理廠應用多年,驗證了該系統穩定可靠,運行穩定可靠。它的主要優點是:(1)技術工藝成熟,系統穩定性高: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餐廚/廚余垃圾濕半干厭氧發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2)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并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如液壓式柱塞壓榨機、液壓式球閥柱塞泵、雙管換熱器、消化池底刮砂系統和排渣系統等**技術;(3)該工藝的預處理單元不需要采用復雜的分選工藝,特別是對于含雜質較多的有機垃圾而言;(4)預處理單元不需要增加外部工藝用水,從而降低后端沼液處理成本;(5)該工藝可同時處理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混合物,從而降低建廠成本;(6)操作能耗低,保證了建廠經濟。
**過程技術流程。
工藝過程為:預處理+中溫/高溫厭氧發酵+沼氣能源化。本發明所述工藝的預處理單元協同處理餐廚和廚余垃圾,同時在后續厭氧消化過程中協同發酵產生沼氣,沼氣可以發電或制成壓縮天然氣,發酵剩余沼液可制成液體有機肥或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沼渣可用于園林綠化。
廚余、廚余垃圾由運輸車輛運至餐廚垃圾處理廠,經地磅計量、登記,建立臺賬。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經稱量后由車輛送到預處理車間的出料口,隨后將物料倒入物料接收池。廚余垃圾處理生產線的收料池是用不銹鋼材料建造,并通過底部向上傾斜的單螺旋輸送機將物料推送到廚余垃圾粉碎機。
廚余垃圾處理線路的收料池底配有板式輸送機,將物料送至滾筒篩前輸送帶,滾筒篩起破袋作用,篩出的雜質可送至填埋場填埋,篩下物料由皮帶送至磁選機,在此分揀出其中的金屬材料并加以利用,其余物料由抓斗輸送至廚余垃圾粉碎機。
廚余垃圾被送到粉碎機后進行粉碎操作,具有破袋功能,將廚余(包括石頭、骨頭、貝殼、餐具和塑料袋等雜質)粉碎為顆粒大小符合要求,被粉碎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廚余粉碎機下的物料緩沖池。
廚余垃圾則由廚余垃圾處理線的抓斗輸送到廚余垃圾粉碎機進行粉碎作業,粉碎后的物料由重力落到下部的制漿機,在制漿機上接回厭氧消化單元的沼液,可將物料稀釋成有機漿狀,使固相部分的有機質充分融入液相。經過處理的泥漿由于重力落到下面的物料緩沖池。
將粉碎的餐廚垃圾和制漿的廚余垃圾同時貯存在物料緩沖池中,形成有機漿液混合物,通過輸送泵輸送到生物壓榨機進行**輪粗壓。在有機漿液混合物進入生物壓榨機后,可以有效地實現有機漿液中可發酵有機成分與雜質的分離,*大限度地實現固液分離。
壓出后的有機漿液可直接通過柱塞泵送到消化池中進行厭氧反應。為*大限度地提取有機質,可將初壓過的固體雜質加熱后再進行二次壓榨,二次壓榨分離后的液相可泵入厭氧消化池進行厭氧反應,剩余的固體雜質可直接送廠外焚燒或填埋處理。
有機漿液經過預處理后,進入厭氧消化池進行厭氧發酵。厭氧式消化系統配有24小時連續運轉的底刮砂裝置,將消化池中的沉砂刮入排砂孔中,然后通過砂泵將沉砂送到砂水分離器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出的液體回流到消化池繼續發酵產沼,固相直接運出廠外處理。
與此同時,該系統還配有24小時連續運行的浮渣清除裝置,由慢速攪拌機對池內的漿液進行攪拌,并為浮渣清除裝置提供原料,浮渣可通過浮渣清除裝置收集并送入浮渣過濾器,分離出的液體部分回流至廚余垃圾預處理線,將物料稀釋制漿,另一部分液體可送到脫水機房處理,或回流到消化池繼續發酵,浮渣經分離后裝入密閉容器。
厭氧消化池同時配備自動監測系統,厭氧生物反應24小時監測。厭氧式反應產生的沼氣,經收集、貯存、凈化后進入沼氣發電機組發電,其中沼氣發電機組的一部分電力可滿足廠區自用,另一部分可用于發電上網。沼氣池在發電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余熱,這部分余熱可以滿足污水處理廠生產運行的全部供熱需求。
二、厭氧法物料衡算。
厭氧過程中物料平衡如圖所示,餐廚/廚余垃圾共600t,經預處理后可獲得176.4t雜質,2t金屬,6t油脂;餐廚/廚余垃圾經預處理后可獲得62t沼氣,352t沼液,83.6t浮渣。經過計算,每噸廚余垃圾可產生87.83立方的沼氣、0.59t的液態肥,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效率非常高。
介紹了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的處理工藝,比較了其它各種工藝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并根據物料衡算的原理,對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措施和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探討,為我國城市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的有效處理和處置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